本活動為預約團體導覽,請留下貴團體的參訪資訊!
在臺灣的北方,有一片曾經熠熠生輝的土地。百年前,大稻埕是世界走進臺灣的門戶,也是臺灣走向世界的起點。茶葉碼頭的喧囂、報紙鉛字的敲擊聲,交織著民主理想的吶喊與庶民生活的日常。這裡宛如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把歷史的聲音留在磚瓦間,把文化的脈動刻進街巷之中。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成立以來,始終以文化教育為根,以啟蒙社會與傳承歷史為翼。甫獲文化部首屆「百大文化基地」殊榮的「渭水驛站」,位於大稻埕的核心地標,這份肯定,不僅喚起我們對百年前蔣渭水以醫者仁心守護庶民、以文化筆鋒投身啟蒙運動的追思,更提醒我們,歷史不應只是典籍中的文字,更應化為被親身感受與傳遞的教育力量。
因此,我們發起「百大基地・百場走讀・百班學子」全國文化教育走讀專案,一場跨越世代、以人文精神教育為核心的活動。透過100場免費的走讀活動,邀請全台學生、老師與家庭親自走入歷史的現場,在真實的街巷中,看到過去,理解當下,啟發未來!
歷史,從來不在遠方,它在巷弄轉角,斑駁的牆面,在老戲院、茶行與醫館泛黃的門牌上。不要猶豫,抬起您的步伐,讓我們負責帶路!
(一)、4條活動路線:方便各級學校節能減碳綠色文化小旅行,拜訪大稻埕3處百大文化基地(另2基地為日星鑄字行、郭怡美書店),走讀踏查締造臺灣諸多歷史里程碑的文化聚落,感受大稻埕豐富的人文歷史,同時欣賞建築多樣貌、傳統產業與文創交織的風情。
1. 捷運中山站線:現代思想的傳播(集合地點,捷運中山站1號出口)
活字版印刷的發明,書籍、報紙大量快速地出版,帶動思想的傳播,增添社會改革運動的動力,知識加速的流通也促籌藝文蓬勃發展。
2. 捷運北門站線:從近代往現代奔馳(集合地點,內清代臺北機器局的遺構降板展示坑)
清治時期,大稻埕因淡水河的河運之便,成為國際商業港埠。光緒11年(1885)臺灣建省後,首任巡撫劉銘傳以大稻埕為起點敷設鐵道並架設橫跨淡水河的木造臺北橋,大稻埕成為臺北府城至南部的交通孔道。日治時期,1901年淡水線鐵路通車,1909年太平通(今延平北路一段、二段)貫穿,1912年臺灣開始有汽車,大稻埕成為臺北往淡水的東西向動脈,造就太平町成為新興行業重鎮與新興知識分子匯聚之所,展現出與港町、永樂町不同現代風貌與人文氣息。
3. 捷運民權西路站線:造訪臺灣新文化運動第一地(集合地點,民權西路站3號出口)
茶葉被稱為「茶金」,大稻埕因烏龍茶、包種茶外銷,洋行林立,造就大稻埕繁昌,也同時接受歐風美雨的洗禮,思潮與時俱進,1921年本島第一個現代性思想的結社臺灣文化協會在靜修女校召開成立大會,大稻埕因緣際會成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第一地。
4. 大橋頭站線:大稻埕的前世與今生(集合地點,大橋頭站1號出口閘門)
從平埔族原住民的漁獵場,到漢人的曬穀場,清領時期數千艇聚奎府水流輝,日治時期的十里洋場萬商雲集,千禧年後的傳統產業與文創共生,閩式的街屋、拱窗洋樓、仿巴洛克牌樓厝、簡約的現代主義店屋,每一棟街屋以不同的時代風情述說老屋新生的故事,展現大稻埕獨特老街 的魅力。
(二)、活動特色:
- 完全免費!!!
- 全國各級學校班級(國小~大學)均可報名參加【請團體為單位進行報名】
- 限量100場,額滿即止
- 1~1.5小時行程,可由師生自由選擇日期與時間
- 可作為 校外教學、班級活動、社團課程、公民與歷史課延伸教學、跨域自主學習、大學通識課、教師研習、探究課程…
- 提供華語導覽/台語導覽 選項
信箱:chiangweishui1891@gmail.com
電話:請於上班時間 週二到週六 上午9:30-下午5:30來電(02)2556-6015
FB和IG:財團法人蔣渭水文化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