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2(sat.) 美學程式設計:《中文打字機》讀書會
時間|2025.11.22(六) 14:30 - 16:30
導讀|李佳霖
地點|摩茲工寮(台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99號,世界大樓11樓 1105室)
報名|https://forms.gle/NYip85TyAicxUj9g7
名額|限10人
☞ 大眾友善:本活動無需任何程式知識,歡迎對藝術、科技、文化研究、語言翻譯有興趣者參與。
☞ 報名表單填寫後會手動寄發文本,感謝參與者的稍待。
☞ 更多資訊或任何問題請洽主辦單位:ZIMU Culture 自牧文化
>>>---------- 美學程式設計 𝐴𝑒𝑠𝑡ℎ𝑒𝑡𝑖𝑐 𝑃𝑟𝑜𝑔𝑟𝑎𝑚𝑚𝑖𝑛𝑔 :: 讀書會② ---------->>>
《中文打字機:機械書寫時代的漢字輸入進化史》
書籍介紹|https://reurl.cc/9bzXVv
史丹佛大學歷史學教授 Thomas S. Mullaney 透過《中文打字機》一書討論晚清至民國時期的漢字輸入進化史,其中的實證研究有助於我們反思以「拼音字母」出發而設計的人機互動介面(鍵盤),如何主導了當代的科技發展。
本書帶我們回到二十世紀初,當「廢除漢字、全面字母化」成為主流聲音,漢字因無法適應西式打字機而被視為阻礙現代化的文字。透過大量史料,重現從電報、打字機到早期計算機的技術革命中,中文如何在各種看似不可能的挑戰裡不斷調整、創新與突破。這部作品不只是機械史,更揭示語言如何在全球化與科技競逐中獲得新生命。本活動將透過讀書會的形式與讀者們一同探索更體現中文與全球現代性之間充滿矛盾的關係。
**指定閱讀:《中文打字機:機械書寫時代的漢字輸入進化史》
➊ 序言 全章:中文裡沒有字母
➋ 第六章 全章:QWERTY鍵盤已死,QWERTY鍵盤萬歲!
➌ 補充資料:【松學校導讀】#李佳霖《中文數位探索:從漢字輸入到電腦中文化的壯闊景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kA9mcNhgUU
(來不及閱讀的朋友可以導讀影片為優先)
✦✦ 導讀人|李佳霖
畢業於台大外文系、中國美術學院當代藝術與社會思想研究所,研究與實踐關注方向為數位時代的文化研究、媒體理論與藝術創作。目前就讀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博士班,同時擔任自牧文化負責人,製作展覽與出版圖書。
☰活動流程☰
14:30 - 14:45 摩茲工寮介紹、美學程式設計 計畫介紹
14:45 - 15:30 中文打字機 背景及書籍概念介紹
15:30 - 16:15 文本交流分享
16:15 - 16:30 總結
>>>---------- 𝑎𝑏𝑜𝑢𝑡 :: 美學程式設計 𝐴𝑒𝑠𝑡ℎ𝑒𝑡𝑖𝑐 𝑃𝑟𝑜𝑔𝑟𝑎𝑚𝑚𝑖𝑛𝑔 ---------->>>
✦✦ 關於計畫|美學程式設計
https://aesthetic-programming.net/zh-tw/
《美學程式設計》(Aesthetic Programming)是一本開放取用(open access)的書籍,英文版在 2020 年由 Open Humanities Press 出版,作者是孫詠怡(Winnie Soon)與傑夫.考克斯(Geoff Cox)。2023 年,台灣版工作小組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的支持下,將此書內容初步中文化,並以網站形式發布全書內容。此外,我們也在臺北數位藝術中心以及位於倫敦的 Delfina Foundation 分別舉辦了實體的工作坊,與不同背景的參與者共同提出對於科技專有名詞翻譯的有趣見解,思考超越數位媒介的翻譯能夠如何進行。
分岔(fork)則是一個軟體工程用語,意指將專案原有的程式碼複製並另成一個專案,在複製出去的專案下可以隨意修改而不會影響到原本的專案。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資訊學院教授史蒂文.韋伯(Steven Weber)在其討論自由軟體成功之道的著作中直指:「自由軟體的核心自由就是分岔的權力」。《美學程式設計》從程式設計的內部出發,探討其文化與美學面向,作為批判思考與行動的方法,並提供讀者一種基於大量實踐與應用的路徑,以了解程式設計的重要性。書籍的中文翻譯只是第一小步,我們將從《美學程式設計》出發,與各種不同領域的創作者、研究者、行動者合作,拓展關於分岔的政治性思考。
計畫執行|ZIMU CULTURE 自牧文化
贊助單位|國藝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