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活動親子藝文

膠彩藝術工作坊

737
6
2025.11.14 (Fri) 09:00 - 11.30 (Sun) 18:00 (GMT+8)加入行事曆
金山所在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漂泊之地》 藝術展 在當代台灣,外籍移工的遷徙與勞動不僅改變了城市結構,也重塑了「在地」的文化樣貌。本展以中壢為出發點,透過藝術實踐回應移工群體在地方中的生活軌跡與身體經驗。展覽以「金山所在」老屋為文化容器,象徵一座「當代轉譯站」——一個介於家與異鄉之間的中介場域。四位藝術家以創作為翻譯的行動,重新書寫人、勞動與地方之間的關係,揭示漂泊之地中的共生與差異。
《漂泊之地》 藝術展 在當代台灣,外籍移工的遷徙與勞動不僅改變了城市結構,也重塑了「在地」的文化樣貌。本展以中壢為出發點,透過藝術實踐回應移工群體在地方中的生活軌跡與身體經驗。展覽以「金山所在」老屋為文化容器,象徵一座「當代轉譯站」——一個介於家與異鄉之間的中介場域。四位藝術家以創作為翻譯的行動,重新書寫人、勞動與地方之間的關係,揭示漂泊之地中的共生與差異。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活動簡介

漂泊之境

 

《漂泊之地》策展論述:

 

在當代台灣,「外籍移工」的遷徙與勞動不僅是經濟結構的一環,更牽動著地方空間與身體政治的再配置。這些跨境而來的身體,帶來新的語言、飲食、氣味與生活節奏,使「在地」不再只是單一的、專屬於 Taiwan:Zhongli 的地方敘事,而成為一個不斷被書寫與轉譯的文化共構體。

 

本展以「外籍遷移」與「勞動現象」為切入,關注中壢這座城市在移工文化滲透下的社會紋理。作為外籍勞工的重要聚集地,中壢的街區、超市、市場、宿舍區與老屋巷弄之間,早已形成一種多層次的文化地景。

 

展覽以「金山所在」這棟老屋作為文化容器,重新連結「遷徙」、「勞動」與「地方」三者的關係。對策展者而言,「金山所在」是一座當代的轉譯站——如同移工在通勤、轉換與寄居過程中的中介空間,介於「家」與「異鄉」之間,既暫時又真實。

 

這個「轉譯站」不僅是一個展示場域,更象徵創作者如何在異質文化的交會中重新翻譯自身經驗。它是城市網絡中的一個節點,一個臨時卻能生成對話的站點,讓人與人之間的語言、文化與勞動經驗得以透過藝術被再次建構與理解。這種轉譯行為,也是一種重新想像共生與差異的方式——一種微型、類烏托邦式的文化構築。

 

「金山所在」因此不只是展覽的空間,更是創作者與中壢之間的中介現場。四位來自不同背景的藝術家各自以自身的「翻譯方式」,回應在地社群與當代社會的關係,讓藝術成為一種交流的語言,也成為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起點。
 



第一檔工作坊 

展覽講座:

🔸主題:色築·土語:泥土顏料與磚牆的膠彩藝術實踐 | 蔡昕恩

🔸日期:11/16 (日) 09:00-12:00 pm

🔸名額:上限15位(國中小)

蔡昕恩/此工作坊以「泥土顏料」為媒介,帶領學員從泥土材料出發,體驗膠彩的基礎製作與創作過程,參與者將學習如何應用泥土顏料,並藉由觀察牆面紋理與色彩變化,完成一幅以「牆體記憶」為主題的小幅創作。

第二檔工作坊

堆築的景色:中壢風景膠彩藝術實踐 | 王子洋

🔹日期:11/ 16(日) 13:00-16:00 pm

🔹時長:約180分鐘

🔹名額:上限12位(成年人)

王子洋/本工作坊以「中壢的城市建物風景」為題,邀請學員透過礦物顏料(方解末)與膠彩技法:盛上技法,觀察並描繪中壢的建物與街景。課程將從基礎的材料認識與風景建物描摹出發,延伸至城市構圖與個人表現,藉由逐層堆疊與色彩轉換的實作,引導參與者最終將完成一幅個人創作之街景建築作品。

 

 

avatar

金山所在 Glow Collective

verified

膠彩藝術工作坊

2025.11.14 (Fri) 09:00 - 11.30 (Sun) 18:00 (GMT+8)

活動嘉賓

周書亞/ C h o u , S h u - A h
周書亞/ C h o u , S h u - A h
蔡昕恩/ T s a i , S h i n - E n
蔡昕恩/ T s a i , S h i n - E n
王子洋/ W a n g , Z i - Y a n g
王子洋/ W a n g , Z i - Y a n g
活動地圖

台灣桃園市平鎮區金山街24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