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本屬於臺北的「家族相簿」,會看見什麼樣的人、物和景?
總有那麼一個瞬間,走在臺北街頭、抬頭看見某棟老屋,
突然間像嚐到瑪德蓮般被捲進記憶漩渦,彷彿聞到了童年的氣味。
這些「家的片段」,其實也是城市記憶的碎片。
《家是臺北的名字:從我到我們的城之記憶》一書,
透過十棟故居建築,寫下人與空間、歷史與情感的共生故事。
而這場新書座談,以「記憶中,那個在臺北的家」為題,
邀請兩位深知這座城市脈絡的講者:
作家張惠菁,以及長年研究臺北都市記憶的李律鋒。
他們將從自身的生活經驗談起,一起討論:
當建築被時間與記憶包裹,我們要如何閱讀「家的故事」?
你將能在這場新書對談中聽到⋯⋯
・從一座城市的家談起
張惠菁與李律鋒將從記憶中的「家」出發,聊聊臺北在他們心中的模樣:那些留存的屋舍、街區變遷的痕跡,以及時代如何重塑家的意義。
・閱讀故居,同時也閱讀城市
延伸新書內容,兩位講者將帶領聽眾重新認識臺北的十棟故居——
這些建築如何在保存與再利用之間,成為城市記憶的載體?
・在老屋中談老屋
活動地點選在新芳春茶行這棟百年茶行,
書中作者王惠君與老屋主人王瑤玟也將親自現身,分享家族與老屋的故事。
活動資訊
時間|11/22(六)14:00–15:50,13:30 開放報到入座
地點|新芳春茶行(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 309 號)
入場方式|免費入場,但請先報名喔!
活動流程
13:30~14:00 報到入座
14:00~14:10 講座開始,臺北市文化局局長蔡詩萍說說話
14:10~14:15 與書有關① 書籍作者臺科大建築系王惠君教授聊聊天
14:15~14:30 與書有關② 故居主人、書中主角現身聊聊天
14:30~15:40 張惠菁、李律鋒對談:記憶中的臺北長什麼模樣?我們該如何閱讀故居?
15:40~15:50 聽眾 Q&A
*活動流程可能視當天現場情況機動調整,請大家多多包涵!
與談陣容
主持人|董淨瑋(《家是臺北的名字》特約主編、《地味手帖》雜誌創辦人)
對談人|張惠菁(作家、鏡文學文學開發部執行總編輯)、李律鋒(政治大學新聞所博士、逢甲大學行銷系助理教授)
特別來賓|王惠君(臺科大建築系教授、《家是臺北的名字》建築顧問兼作者)、王瑤玟(新芳春茶行第四代)
\BONUS!/現場購書另有活動優惠喔~
歡迎你,帶著屬於你的臺北記憶,一起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