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整宅實地導覽將帶領您實地走訪水源整宅社區現存巷弄,除了介紹社區歷史之外,亦從藝文從業人員角度出發,回顧大台北地區從 90 年代至今的藝文環境與生活樣貌變遷。
除了簡單介紹水源整宅興建緣由歷史,包括當時背景、1950 年代台灣國宅興建政策、建築特色、居民組成等之外,更延伸至水源整宅鄰近地理位置介紹、現況說明、都更期程。更將邀請居住於本區之藝文工作者分享本區居住條件、與自己生活的地緣關係、租屋考量、 生活挑戰。
【關於本計畫】
即將進行住戶遷離及都市更新拆除作業的「水源二三期整宅」,位於台北市中正區水源路、水源路 25 巷及水源路 35 巷所包圍的區域,臨近螢橋國中、水源快速道路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為台北市政府於民國 52-59 年間所興建,當初作為公共工程所拆除的違章建築物拆遷戶所興建的安置住宅。至今屋齡已超過 60 年,大多屋況不佳,出現環境與建築物本身的各種問題,都市更新計畫經過多年的住戶協調,終於即將改建成為氣派美麗的水岸住宅社區。
水源整宅鄰近兩廳院、水源劇場、牯嶺街小劇場、客家戲劇音樂中心,正因本區房租低 廉又鄰近許多重點藝文場館,數十年間成為許多經濟相對拮据的藝文工作者的棲身之處。
本計畫發起人陳雅柔為劇場工作者,自 2012 年起因緣際會搬到此區居住了 13 年時光。 預計經由本計畫拼湊起在城市一隅的藝文工作者不同階段之生命樣貌,前期藉由訪談計畫紀錄他們與這個充滿歷史的社區的歲月疊影。並以實地導覽、體驗、閱聽平台呈現, 讓參與民眾更深入得知獨立藝文工作者的生活樣貌,延伸至藝文產業工作下的勞動環境 討論。亦以藝文工作者的生計角度,探討在不斷變遷之都市脈動下,個人如何因應環境變動而活。
許多與都市更新相關之公共藝術計畫都發生在都更後之新建住宅社區,以創作、紀錄等 方式,讓大眾回顧都更前的地貌。本計畫在都更前的社區舉辦,向全齡民眾、相近鄰 里、藝文觀眾開放,以文化體驗為基礎,以生活物件展覽作為收束,旨在讓大眾透過閱 讀、導覽、講座、展覽等活動的親身參與,在拆遷之前得以了解都市邊陲老宅樣貌轉變 的過程,讓更多民眾能在現階段留下對水源整宅的記憶與印象,期望促進大眾對未來亦將繼續變遷的都會人文與風貌的思考。
詳情請見計畫FB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61581994500013
贊助單位|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