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本工作坊從中壢在地作家的文字出發,閱讀他們筆下的文字如何描繪我們的習以為常的日常。用文學的眼睛重新看見腳下的土地,去感受她,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寫這片土地的呼吸與溫度。在閱讀與創作之間,聆聽地方的聲音,最終以「讀劇」的方式說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𒀹𒀹【階段一│劇本創作與在地敘事】𒑠𒑠
𖡻 講師│劉佳怡(劇本創作)
𖡻 日期│12/6(六)、12/13(六)、12/20(六)、12/27(六)
𖡻 時間│13:30-16:30
𒀹𒀹【階段二│讀劇實踐與劇場演出】𒑠𒑠
𖡻 講師│任潔儷(表演指導)
𖡻 日期│1/3(六)、1/4(日)、1/10(六)、1/11(日)
𖡻 時間│13:30-16:30
⩩⩩▌注意事項│此為系列工作坊,課程內容連貫,須全程參加。
//
▌地點│320 桃園市中壢區中山路41號7樓
▌招收對象│18歲以上成人
▌報名時姓名務必填寫本名
課程架構
12/6(六) 第1 週|閱讀地方——從作家眼中的中壢出發
由講師導讀兩篇文本,〈森林、宮殿、銅馬與畫像裡的女孩〉、〈花〉或〈新神〉。地景,如何映照人物的內在而成為記憶的容器?課堂討論,記錄一個與自身相關的語句。接著田野調查,根據文本中的線索去尋找相關的聲音、照片。
│目標│拍攝一張照片或錄一段聲音,作為「地方印象素材」。
-
12/13(六)第2 週|撿拾碎片——故事與人物的採集
帶一張與「中壢」有關的個人照片或小物件,簡述「這個東西的故事」,根據線索,進行採集。安排小組田野踏查,如中壢老街、平鎮工業區、老眷村、老戲院或學校附近。
│目標│訪談一位居民/商家/警衛,詢問關於這個地點的過往記憶。
│討論│哪些空間在消失?哪些記憶被保存?故事中聽見了什麼「未被說出」的聲音?回到文本中,找到一個能夠呼應的句子。
│書寫自己的在地故事│用〈森林、宮殿、銅馬與畫像裡的女孩〉的結構作為靈感,撰寫一篇「地方短篇故事」或「場景劇本」,融合現實田野中的元素與想像成分。
-
12/20(六) 第3 週|劇本架構與故事原型
劇本和其他文類有什麼不同?練習建構角色,詮釋慾望、阻礙、變化。
│活動│角色訪談(兩人一組,互相扮演自己創的角色)
劇本組成,用一句話說完故事:「某人因為____,必須____,否則____。」
學習劇本三幕劇結構、故事拼圖並完成第一版大綱。
-
12/27(六)第4 週|劇本潤稿與聲音想像
共讀與回饋,日常對話、節奏掌握、衝突設計、意料之外的轉折,完成劇稿。
✦✧✦✧✦✧✦✧✦✧✦✧✦✧✦✧✦✧✦✧✦✧✦✧
1/3(六)第5 週|聲音的表情——朗讀與角色分配
聲音、聲情遊戲探索,片段試讀並分配角色,訓練情緒在聲音中的表現,各角
色熟讀所屬段落,做出聲音標記。
-
1/3(六)第6 週|角色有臉——讀劇表現與角色深描
從角色角度出發的朗讀練習:停頓、呼吸、語勢等元素初探,最後全劇排練一
次。
-
1/10(六)第7 週|重組呼吸——彩排與排練
採集素材回顧,加入導演視角,統整整體讀劇流程。觀眾的想像與演出心態的
轉換,最後彩排。
-
1/11(日)第8 週|公開呈現《在地之聲:我們的讀劇夜》
公開讀劇演出。收集觀眾回饋與演後座談,回看這段旅程。
(將另擇場地公演)
講師介紹
✦講師介紹│劉佳怡
活躍於台灣戲劇界的馬來西亞籍演員、導演,「蓬蓬草劇團」的駐團導演,精
通華語、英語、粵語、家語、南、語和馬來語。
✦講師介紹│任潔儷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客家戲學系第一屆畢業生,主修武旦,曾受教於郭錦華、劉
族株、江彥瑮、朱民玲、郭勝芳等多位傳統戲曲名師,於2001年榮獲客家戲曲
比賽「最佳女主角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