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場次集合地點請參見下方說明
陂|圳|河|泉 臺北古水文與城市文化探源
關鍵字:導覽、文化、戶外走讀、臺北古水文、大員水文化
參加對象:對於城市水文、歷史文化想要了解的民眾
A、11/22(六)9:30-12:00 東陂-臺北湖「陂塘」之蹟
B、11/23(日)9:30-12:00 南圳-聚落發展的「灣潭圳」
C、11/29(六)9:00-11:30 西河-消失的古河道「赤池」
D、11/30(日)9:00-11:30 北泉-探索泉源「番井沸泉」
【活動介紹】
你知道臺北曾經是個湖泊嗎? 臺北除了灌溉的水圳還有甚麼水路遺跡? 除了水圳臺北市也有湧泉,你看過嗎? 從清朝聚落發展到現在的水圳,你想看嗎?
"大員水文化”今年再度推出 陂|圳|河|泉--臺北古水文與城市文化探源--導覽走讀活動,探討臺北盆地從遠古時代,歷經地形自然變化、原民及漢人墾拓、現代水利發展,四條水文路線探討臺北四個角落的水路-陂塘、水圳、古河道、井泉,這絕對是臺北水文與城市文化深度探討的學習!!
【行程介紹】
A、11/22(六)9:30--12:00 東陂-臺北湖「陂塘」之蹟|劉騰文
- 陂塘水文化在臺北水文發展的角色。
- 陂塘為何集中在臺北東邊?
- 陂塘與周邊水文的關係。
- 陂塘水體的重要功能:對生態、環境、經濟、教育等方面。
- 比較各陂(埤)塘的特色及差異。未來的發展及機會。

導覽路線:捷運昆陽站4號出口→松山療養所所長宿舍/靜心苑→東新陂(新庄子埤賞鳥平台) →後山埤(南港公園) →不知名的埤塘→夫妻樹→中陂遺址(瑠公國中)→福德公園(五分埔支線轉彎處)→永春陂濕地生態公園(約4.5公里)
B、11/23(日)9:30--12:00 南圳-聚落發展的「灣潭圳」| 郭麗雪
- 大臺北地區的水圳隨著都市高度開發幾乎消失殆盡,但有一條清朝時期就開鑿的水圳,至今仍然鮮活存在青山綠水間,這條記錄百年前聚落發展、漢人入山、日人管治、新店溪水文化的灣潭圳,有著極其珍貴的人文及歷史意義。
- 這不只是一條探索水文的路線,也是一條親子共樂的路線,旅程中「走水圳」保證讓你的小孩不想回家。這也是一條孝親、輪椅的路線,全程平緩,農村風光。建議自己先來跑一趟,以後自己開車來。。

導覽路線:開天宮→新店渡→灣潭圳→屈尺古道→水源保護區起點→百年苦楝→竹林小徑→市民農園→小粗坑渡口→海會寺→捷運新店站 (約3公里)
灣潭案,到底是怎麼回事?《 灣潭案懶人包》
難道 就只為了給碧潭吊橋好看? 當灣潭重劃遇上洪水難題
https://e-info.org.tw/node/229995
C、11/29(六)9:00--11:30 西河-消失的古河道「赤池」 | 黃群惟
- 從古亭到螢橋再到西藏路,誰能想到馬路底下竟然有條有條被稱為無尾港(赤池)的天然古河道,過去水質清澈,日治時期還每年舉辦螢火蟲祭,但到光復後卻被稱為黑龍江的臭水溝。邀請您一起來了解無尾港(赤池)的前世今生。
導覽路線:捷運古亭站9號出口→城南古道→長慶廟/老樹→赤池河道(牯嶺街段)→廈門街螢橋回憶→福州街看河道彎勾→三元街崁頂→龍口市場/永義宮→西藏路→南機場公寓(約4公里)
D、11/30(日)9:00--11:30 北泉-探索泉源「番井沸泉」|鄭廷斌
- 石牌界碑的設立與遷移, 地景與水文的改變
- 族群的互動與衝突, 原民的狩獵採集, 漢人的水圳建設及耕種, 日治與現代都市的規劃與發展

導覽路線:捷運石牌站界碑→磺溪與八仙圳取水口→小福德廟→羅友倫故居→沃田旅店→三角埔發電所→東和公園→番井沸泉→天和公園→東和公園(約3.5公里)
【活動資訊】
- 走讀時間:
A、11/22(六)9:30--12:00 東陂-臺北湖「陂塘」之蹟
B、11/23(日)9:30--12:00 南圳-聚落發展的「灣潭圳」
C、11/29(六)9:00--11:30 西河-消失的古河道「赤池」
D、11/30(日)9:00--11:30 北泉-探索泉源「番井沸泉」
走讀人數:每條路線25人。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每一條路線費用$300 元(含導覽費及保險費),一次報名兩條以上則優待每條路線為250元。
為了避免accupass系統判斷,所繳的費用未達系統呈現的金額(每條路線300元),而導致報名不成功的狀況,請先依照系統顯示金額(每條路線300元)繳費。我們會在報到時,退回優待金額每條路線50元,若有造成困擾或不便,敬請見諒,謝謝您!!
活動路線:約3-4公里,導覽時間約2.5~3小時。
活動通知:報名成功繳費後,活動前3天會以E-mail寄發行前通知,內容包含集合時間、地點、路線及注意事項。
主辦單位保有最終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本活動之權利,若有相關異動會以E-mail與Line發送通知
【諮詢方式】
- 請加入梁老師【官方Line】 ,若有任何需要詢問,將有專人為您服務,謝謝!!
- 梁老師的城市水學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UrbanHydrologyByMr.Li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