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糸大稻埕 × 打開台北|電繡工廠裡的服飾故事講座

你知道,大稻埕有一條充滿故事的「鈕扣街」嗎?
親糸大稻埕響應『打開台北』活動,特別舉辦一場講座,邀請文史工作者「台灣服飾誌」,帶來台灣「三百年穿搭風格」,並走入曾經是電繡工廠的空間,展開一場穿越三百年服飾美學的講座。
邀請文史工作者「台灣服飾誌」,帶來台灣「三百年穿搭風格」,帶領大家用衣服的故事,看見台灣的歷史。
🧵 【台灣以前穿什麼 X 台灣服飾誌】 🧵
你知道台灣人以前穿什麼嗎?
從十七世紀開始,就有各種各式各樣的文化、族群,在台灣發展生根。
各式更迭的政權,更帶來各種不同的服裝風貌。
「台灣服飾誌」,帶領大家看見三百年來的台灣服裝發展,
讓我們知道,以前的阿公阿嬤也很時尚,
多元混搭、新潮奔放,都是屬於台灣服裝的一部分!

🧵 【親糸大稻埕 X 大稻埕的女性技藝】 🧵
台灣在1960年代開始推動加工出口區政策,成衣與紡織業快速發展。
電繡作為服裝與配件的裝飾工藝,也在此時由傳統手工刺繡,逐漸導入半自動與自動化的刺繡機械。
「親糸大稻埕」是一個老屋創生的新基地,曾為繡學號跟上台灣紡織業的成長。
帶你探索電繡基地的歷史,也看見大稻埕的女性技藝!
🧵 活動亮點
- 三百年穿搭風格|台灣以前穿什麼?
以服裝來介紹三百年的台灣故事。這次從「臺灣服裝是什麼?」聊到歷史上台灣服裝的特色。 - 大稻埕的女性技藝|女性怎麼在街區留下足跡
看大稻埕的女性,如何透過自己的技藝,在街區之間帶來新的影響與足跡。 - 鈕釦街的電繡故事|親糸制藝所的發跡
走進鈕釦街,這條因二戰後女紅興盛而興起的街道,在在地工藝品牌「親糸」的溫暖空間裡,尋找歷史痕跡與設計靈感。

🎯 誰適合參加
- 服裝文化愛好者|想了解台灣服飾變遷與風格演進,文化研究、創意產業相關背景
- 手作控|對布料、刺繡、鈕釦等細節充滿熱情
- 地方創生關注者|對大稻埕、老屋再生、女性工藝有興趣
💡 為何要參加
走進曾是電繡工廠的 #老屋再生空間 ,由 #台灣服飾誌 帶你穿越三百年服裝時代:
從 #清代長衫、#殖民洋裝 到 #成衣加工出口 的工藝美學,看見「#台灣人一直都很會穿」的文化軌跡。


圖片來源:福爾摩沙時尚圖鑑 (紫寧提供)
同時,#親糸制藝所 創辦人 Coco 將分享 #鈕釦街 的故事,談女性如何以 #手工技藝 與 #社藝共融 ,
在 #大稻埕 的巷弄間,縫出一幅屬於城市的布面風景。
✨ 參加者的收穫
- 重新認識 #台灣服裝史 × #生活美學 × #地方文化
- 理解女性工藝精神 如何形塑城市記憶
- 走進電繡工廠改造空間 ,帶走一份屬於親糸大稻埕的獨有溫度
📍 活動資訊
地點:重慶北路二段46巷7號
講者:台灣服飾誌 紫寧 × 親糸制藝所創辦人 Coco
時間:11月23日 PM 14:00-16:30 (請提早15分鐘到場)
▬▭ 請成為文化工藝傳承的支持者,本場活動採收費制。
💡 打開台北介紹
『打開台北』將於今年11月再度響應全球50多座城市的共同活動。透過48小時限時開放逾百個城市秘境,邀請民眾重新認識台北的空間價值,探索城市的多元面貌與文化深度。
▬▭ 𝟮𝟬𝟮𝟱 打開台北活動 正式開跑! ▭▬ 𝟭𝟭/𝟮𝟮-𝟭𝟭/𝟮𝟯 打開建築,也打開你對城市的第六感官 
今年主題— ▬▭ 𝗙𝘂𝘁𝘂𝗿𝗲 𝗛𝗲𝗿𝗶𝘁𝗮𝗴𝗲|傳承。創生 ▭▬ 的序幕。
2025 打開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