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淡水生活節:淡味拾棲蒔
淡江大學USR「淡水好生活:大學城賦創設計行動計畫」從2018年起深耕地方,以「永續生活圈營造」關注都市社區、歷史街區與農村議題,聚焦高齡者、孩童、新住民與就業者的生活處境,累積在地合作經驗。2020年延伸為「學習型城鄉建構計畫」,以「地方編輯」與「地方設計」為核心,透過課程與行動讓居民參與生活場域的改造,實踐地方創生。疫情期間舉辦「世界遺產潛力點田野學校」與「在淡水,住下來」論壇,探討居住經驗與生活樣貌。2022年進一步參與「新北市學習型城市計畫」,協助商圈行銷與伴手禮設計。面對淡水人口成長與都市化挑戰,團隊倡議以「食衣住行城市」為整體願景,凝聚居民智慧共構宜居城鎮。2023起以「淡水生活節」為平台,透過1+1選物體驗、文化參訪、職人工作坊、議題講座、藝術展演與市集六大策略,讓居民與新住民重新認識並享受這座城市的豐富日常,開展「住下來」的生活想像。

▰▰▰▰▰▰▰▰▰▰▰▰▰▰▰▰▰▰▰▰▰▰▰▰▰▰▰▰▰▰▰▰▰▰▰▰▰▰▰▰▰
🗺️淡水搶救地圖-文化抵抗到歷史資產的守護路徑|紀榮達×黃瑞茂
꒰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2025.11.21(五) 14:00-16:00
集合地點|淡水渡船碼頭(淡水區中正路11巷)
活動費用|150元
活動類型|文化參訪
主辦單位|淡水好生活:大學城賦創設計行動
洽詢專線| 02-2621-5656 #2147 陳小姐
電子信箱|tamsui.good.days@gmail.com
其他建議|體驗過程中,會步行2-3小時,腳上需要一雙好走的鞋,並減輕包包重量。
꒰活動說明꒱
「解說我們的襲產」一書提到是一「解說」來對話導覽。專業的導覽很重要,到訪國家公園體認自然力量的巨大。而對於生活在國家公園的生活者,是一種特殊的生活景況,作者用「解說」來說明生活者作為主體的導覽,是為了分享,是關於城市生活世界是什麼的對話。
在淡水所累積的豐富多樣多元的地方工作者的努力,張開了一張光譜,這是淡水地方文化工作的資產。紀榮達的地方實踐道路是清晰而關鍵的,他是一位鍥而不捨的工作者,是業餘的,卻在城市中巡航,善於保存資料,追究探訪,沒有代價的,不是因為委託。目的單純,他的地方文化實踐是真真實實地留在城市空間中,不要再失去,失去的已經成為斷簡殘篇的,要怎樣可以找回來。
「城市是石頭寫的歷史」!這是一張深刻的地方抵抗地圖,施家古厝市街內極為精緻的合院建築,在重建街道路拓寬計畫下將被拆除。在地方政府與地方政治作用下,地方工作者歷經二十年的努力而被搶救下來。後來的坎坷修復過程,近日開放,成為淡水街區歷史網絡的一個重要節點。從1993年、淡水中正路擴寬爭議開始,淡水天主堂改建計畫曝光,歷經多次的文資過程,逐漸將街區歷史的另外一角拼貼起來,也將淡水的文化資產推到十七世紀的一趟聖母遶境之途。渡船頭燈塔因為輕軌進老街與河岸而將遷移到捷運站後,原本的城市運作的歷史見證,將成為紀念物般的棄置莫名的角落。
這是一條地方工作者以三十年歲月所寫就的路徑,見證了地方文化抵抗運動作為「未來之學」的先見之明。所以這趟導覽,戴上虛擬眼鏡,從斷簡殘篇中看到歷史淡水與未來淡水。如何投入地方文化抵抗地景的書寫,是以建構人與土地連結的編織術,也是重要的允諾。



꒰活動流程꒱
渡船頭集合→福佑宮→重建街→同善巷→祖師廟→廟埕→施家古厝→清水街→天主堂→重建街
꒰注意事項꒱
1、請隨身攜帶水。
2、體驗過程中,會步行2-3小時,腳上需要一雙好走的鞋,並減輕包包重量。
3、有上坡路段行程 參與者請考量自身能力
4、淡水天氣陰晴不定,請攜帶簡便雨具、雨衣。
5、活動請提前10分鐘報到。
6、活動提供專業導覽耳機組,如有毀損或遺失,須賠付每組導覽機新臺幣2000元,耳機每副200元。
7、活動將以Email寄送行前通知。
8、未滿12歲兒童請由家長陪同參與(家長及兒童皆須購票)。
9、本系列活動皆投保公共意外險。
10、如遇颱風或大雨則活動取消。
11、報名本活動會在不影響活動前題拍攝花絮,作為活動紀錄與形象宣傳使用,報名成功等同同意肖像權之使用,若有特殊需求請提前告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