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活動學習藝文

《故事放映中:臺灣文學影視化百年旅程》新書分享會●冬陽✕羅珮嘉✕陳允元

311
9
2025.11.30 (Sun) 14:00 - 16:00 (GMT+8)加入行事曆

臺灣文學基地|悅讀館

遠流粉絲團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在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影視內容成為大眾目光焦點的時代,文學IP的改編與活化備受關注。本書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黃儀冠主編、遠流編輯出版,匯集二十四篇跨領域專家的精闢文章,是首部全面且深入探討臺灣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專著。以時間為經、主題類型為緯,勾勒從日治時期到當代,近百年來,文學作品在電影電視等媒介上展現的多元風貌與時代印記。
在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影視內容成為大眾目光焦點的時代,文學IP的改編與活化備受關注。本書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黃儀冠主編、遠流編輯出版,匯集二十四篇跨領域專家的精闢文章,是首部全面且深入探討臺灣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專著。以時間為經、主題類型為緯,勾勒從日治時期到當代,近百年來,文學作品在電影電視等媒介上展現的多元風貌與時代印記。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活動簡介

(訊息更新)敬啟者:因報名表設定有誤,若欲報名本場講座,表單的第四題【購買新書】,請協助勾選為【一本】,方能報名成功。

若尚未確定是否購買、或已自行購買、或至現場再考慮的讀者,都請直接先勾選一本即可,並沒有強制購書才能入場的限制造成困擾請見諒,感謝。

 

故事放映中:臺灣文學影視化百年旅程

新書分享會

 

11/30(日)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臺灣文學基地 悅讀館

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主持|冬陽(編輯、電台主持人)

講者|羅珮嘉(電影策展人)、陳允元(學者、作家)

 

從小說到膠卷,從文學到影像,第一部全面且深入探討臺灣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專著!由黃儀冠老師主編,匯集二十四篇精采文章,細膩勾勒出從日治時期至當代,近百年間,臺灣文學在銀幕上所展現的多元風貌與時代印記。

本場次由本書主編、作者群、讀者齊聚一堂,共襄盛舉!

特邀三位跨領域講者,同時也是本書的作者──編輯暨電台主持人冬陽、影像策展人羅珮嘉、作家暨學者陳允元──從推理類型的敘事邏輯、女性影像的凝視,以及文學紀錄片的真實再現,對談文字與影像之間的豐沛能量。

 

主辦單位|遠流出版、國立臺灣文學館

參加方式|線上報名,免費入場,座位有限,額滿為止

備註說明|如活動因氣候或其他因素暫停或變動,請依現場公告為準

 

𓂃𓂃𓂃𓂂𓂃𓂃𓂃𓂂𓂃𓂃𓂃𓂃𓂂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𓂂

 

●冬陽

一九七九年生,清大生命科學系畢業,卻因熱愛推理文學而進入出版媒體業。現為原生電子推理雜誌《PUZZLE》主編、臺灣推理作家協會顧問、中央廣播電臺「名偵探科普男」及復興電臺「偵探推理俱樂部」、「故事與它們的產地」節目主持人。曾任臺灣推理作家協會理事長(2018-2024)、城邦出版集團馬可孛羅出版副總編輯,臺灣文學獎、臺北國際書展大獎、Books From Taiwan、OPENBOOK 好書獎等獎項評審,電影《查無此心》編劇顧問。訪問對談海內外推理作家逾百場,編輯譯介推理小說逾百冊,撰文散見博客來推理藏書閣、讀墨閱讀最前線、書評書目,以及推理出版品導讀、解說與推薦,投身推理領域三十五年,樂此不疲。

 

●羅珮嘉

畢業於倫敦大學Birkbeck電影史與視覺媒體研究所以及加州州立大學Northridge分校廣電系。曾任社區大學電影與性別學程講師、台灣女性影像學會秘書長暨女性影展總監,多次受邀擔任柏林影展泰迪熊獎、金鐘獎及金馬獎奈派克獎等國內外影展評審與客座講師。現任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推廣合作處處長、台灣女性影像學會顧問。

 

●陳允元

作家、學者。現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近年也積極參與面向大眾的文史轉譯工作。曾任文學紀錄片《日曜日式散步者》、《他們在島嶼寫作3》文學顧問、北師美術館展覽「光:台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研究團隊協同主持人。編有《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2016)、《文豪曾經來過:佐藤春夫與百年前的臺灣》(2020)、《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新精神的跨界域流動》(2020)、《陽光升起的所在:向陽研究十八論》(2025)、《暗房與光:臺灣白色恐怖詩選》(2025)。

 

𓂃𓂃𓂃𓂂𓂃𓂃𓂃𓂂𓂃𓂃𓂃𓂃𓂂𓂃𓂃𓂃𓂃𓂃𓂃𓂂

 

▉書籍簡介▉


★跨時代全面性解析臺灣文學改編影視專書

★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遠流編輯出版
 

借銀燈照傳奇,從映畫時代到串流世代的文學IP紀事
二十四篇跨類型專文,逾百部改編影視經典

 

在文創產業蓬勃發展,影視內容成為大眾目光焦點的時代,文學IP的改編與活化備受關注。本書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黃儀冠主編、遠流編輯出版,匯集二十四篇跨領域專家的精闢文章,是首部全面且深入探討臺灣文學改編為影視作品的專著。以時間為經、主題類型為緯,勾勒從日治時期到當代,近百年來,文學作品在電影電視等媒介上展現的多元風貌與時代印記。

本書以四個單元貫穿百年流變:

「映畫時代 隨片登臺」講述日治到戰後初期的改編,例如從〈藝旦之家〉到《嘆烟花》的改編之路,楊麗花等風靡一時的歌仔戲聲影,辯士居中扮演的角色等。

「聚光燈 類型與風格」聚焦於不同文學類型在影視改編中的呈現,例如對瓊瑤小說的重新詮釋,金庸作品的民族主義演變,同志文學改編的先鋒位置,文人電影的斷代記憶,以及推理懸疑主題方興未艾等。

「長鏡頭 社會寫真」剖析鄉土文學改編與新電影所引領的社會關懷與敘事美學,談及著名的「削蘋果事件」,女性文學改編電影的新視角,侯孝賢與朱天文對美學形式的探索,霧社事件與張愛玲作品的當代詮釋等。

「場面調度 多元轉譯」特別關注文學劇與作家紀錄片,例如《台北歌手》演繹呂赫若其人其作,客家文學改編的土地之愛,「他們在島嶼寫作」與「飛閱文學地景」等文學影像計劃,以及《花甲男孩》跨域製作回顧等。

書中觸及諸多經典作品,涵蓋愛情、武俠、推理等類型,探觸身分認同、成長敘事、鄉土關懷、族群意識等議題。例如《婉君表妹》、《再見阿郎》、《楚留香》、《兒子的大玩偶》、《小畢的故事》、《嫁妝一牛車》、《在室男》、《傾城之戀》、《殺夫》、《孽子》、《桂花巷》、《射鵰英雄傳》、《紅玫瑰與白玫瑰》、《寒夜》、《賽德克.巴萊》、《花甲男孩轉大人》、《台北歌手》、《誰是被害者》、《八尺門的辯護人》、《鹽水大飯店》等。

搭配若干原著書封、珍藏史料與影視海報劇照等,展現臺灣故事如何被轉譯、傳播並相承的世紀光影紀事,值得文學與影視讀者觀眾、研究評論人、產業工作者閱讀參考。

 

▉名家推薦▉

李遠| 作家、編劇、文化部長

馬欣| 影評人

莫子儀 | 演員

褚明仁 | 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董事長

聞天祥 | 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執行長

劉梓潔 | 作家、編劇

蘇致亨 | 《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 購書連結 🎬

 

 

avatar

遠流出版

verified

《故事放映中:臺灣文學影視化百年旅程》新書分享會●冬陽✕羅珮嘉✕陳允元

2025.11.30 (Sun) 14:00 - 16:00 (GMT+8)

活動地圖

台灣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號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