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有聖誕老人,有Nokia,還有覆蓋國土三分之一的湖泊與森林,與獨樹一格的藝術風情。本課程將聚焦國寶作曲家西貝流士,從年輕到成熟皆戮力創作的「交響詩」樂種,從其故事性特質,領略源於北歐風光的聲音,並一覽其繪畫、文學與建築如何交互影響。
第一講:《庫勒沃》的初試啼聲
第二講:早期三首「自然」之歌
第三講:英雄雷敏凱寧的一生
第四講:現實的觸動——〈芬蘭頌〉之後
第五講:幽暗心靈——從〈樹精〉到〈大海仙女〉
第六講:最後的「浪漫」——〈塔皮奧拉〉
第一講:《庫勒沃》的初試啼聲
-芬蘭民族運動(Fennoman movement)與史詩《卡勒瓦拉》
-交響詩與交響曲的嘗試
-《庫勒沃》中的聲樂運用
第二講:早期三首「自然」之歌
-芬蘭自然意象的成形
-海敏林納的童年生活
-解析〈傳說〉、〈森林仙女〉、〈春之歌〉
第三講:英雄雷敏凱寧的一生
-芬蘭美術的黃金時代
-解析《雷敏凱寧》四樂章
第四講:現實的觸動——〈芬蘭頌〉之後
-芬蘭文學在世紀末的關注
-解析〈芬蘭頌〉、〈波赫尤拉的女兒〉、〈夜騎與日出〉
第五講:幽暗心靈——從〈樹妖〉到〈大海仙女〉
-現代音樂的衝擊
-解析〈樹精〉、〈遊唱詩人〉、〈自然女神〉、〈大海仙女〉
第六講:最後的「浪漫」——〈塔皮奧拉〉
-芬蘭的世紀末建築風格
-解析〈塔皮奧拉〉
-整體回顧與歸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