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臺北里山川公共藝術計畫
臺北里山川公共藝術計畫延續歷年脈絡,以貓空.指南山作為策展區域,集合藝術、人文信仰、地方產業、在地社群,循序漸進由探索、連結、共生、回聲,深耕地方網絡,凝聚地方共識。
自然的「回聲」,不僅僅是大自然在物質空氣中,聽覺上的感知,更是心靈的呼應與共鳴。代表著自然界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傳遞的訊息,可能是微風拂過樹梢的低語、溪流潺潺的歌唱、抑或是土地的沉默與呼喊。這些聲音,或溫柔、或激昂、或沉重,都是自然界對人類行為最真實的回應和召喚。
透過傾聽與覺察這些來自大自然多重次元的回聲,在回聲中,意涵的不僅是一個展覽,更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重新聆聽自然,看見自然,感受自然,並與自然同行,喚醒人們對自然的敬仰之心,建立人的內心與自然間和諧共生的關係,共同創造一個永續的美好未來,呼應「里山倡議」精神(Satoyama Initiative)—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狀態。
藝術家共創工作坊──裝置藝術創作體驗
藝術家將帶領群眾用燒製傳統家屋黑木瓦的實作行動,一起參與里山川主題藝術裝置作品『靜謐之屋』的創作體驗。傳統自然燒黑木瓦是與大自然共處的家屋防潮與防蟲的自然技藝,藝術體驗工作坊中,將完整體驗裝置藝術的創作歷程。
◼︎課程時間|11/23(日)10:00 – 12:00
◼︎課程地點|貓纜指南宮站┃圓滿森境
◼︎課程講師|王騰崇
◼︎課程費用|免費
𖠢 活動攝影暨肖像使用聲明 |
為紀錄與推廣本活動,主辦單位將於活動現場進行攝影與錄影作業。
參加者報名並出席活動,即表示同意主辦單位得於活動紀錄、成果發表、展覽、新聞報導、出版品、社群媒體及相關宣傳用途中,公開使用活動期間所攝錄之個人肖像,且不另行通知。
𖠢 講師簡介|王騰崇
台灣大型文化地景裝置藝術家與獨立文化策展人,過去擅長用計劃型藝術創作(Artistic Research),深入自然、歷史、文化記憶相關主題進行創作。知名的創作作品有2025年清法戰爭的<命運之詩> 墓地藝術裝置,2024年 屏東萬年溪裝置作品<麟光>,2023年世界客家博覽會<天光日的客家>裝置,2022 基隆塔<崆茶屋,Teahouse K> 空間裝置,2021 台灣TCCF: Welcome to Metaverse元宇宙遊戲場|藝術裝置,2019<點亮十三層>公共藝術計劃,2017<台北世大運開幕式>文化節目等。用共感概念,創造主題式意識裝置,形成議題式的地景。

𖠢 位置資訊| ༄༄༄
貓纜指南宮站┃圓滿森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