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活動場次
♠️ 11/15 六,14:00~17:30 主題桌遊#24,連結,
地點:小樹屋空間,捷運台北車站站
誅心不犯法,殺人只是附贈!蝦仁豬心?
♠️ 11/19 三,19:15~21:30 咖啡閒談#106,連結
地點:捷運南京復興站附近
台北人雙週刊創刊緣起 /
布拉格+布達佩斯 慢遊分享
咖啡閒談在做什麼?
回到真實世界,這段時間,不分男女老少、職業類別,討論有興趣的主題,可能是旅行、環保、商業、創作等,一起腦力激盪。
有時候,在自己產業中的棘手問題,在另一個產業裡只是小菜一碟;有時候 ,遇到不同的人就可以有一些新的啟發。
~ 多元議題・ 人生經驗分享交流 ~
怎麼做
◆ 每桌一位桌長,發起不同議題
◆ 每桌最多5~7人,保持交流品質
◆ 1.5 ~2小時關於議題的腦力激盪、交流
◆ 若自帶餐點,垃圾要帶走
◆ 不換桌,一人限報名一桌主題。
◆ 各桌限額,若已報名不便前來,務必知悉主辦,以便釋出名額。
注意事項
◆ 禁止活動時間中銷售商品
◆ 若需講手機,請先離開座位
活動時間軸
19:15 - 19:30 開放入場
19:30 - 19:40 開始、咖啡閒談簡介
19:40 - 21:00 閒談時間
21:00 - 21:15 各桌聚焦、心得分享
21:15 - 21:30 自由交流時間
多元議題・經驗分享
議題一:台北人雙週刊創刊緣起
議題簡介:
台北人雙週刊的一些想法,主要欄位議題,以客觀、事實與故事性的文學敘事為核心的討論。
內容簡述:台北市自清朝三艋舺、台北府到台北城,又歷經丘逢甲抗日、日本殖民的台北州轄市、光復後中華民國直轄市與政府所在地(暫時性首都),與西方境遇的場域,也經歷荷蘭人、西班牙人、日本人,以及英國人的洋商等文化直面的對峙交融;明清兩朝到民國與日本殖民內化的文化交浸。
城市現代的形塑過程,與紐約的興起,如幫派林立、地盤爭奪與鬥毆等形成的尊重文化異面與實質鬥爭關係,有異曲同工之奧妙。而又是中華民主首先進行完全民主化進程的國家政府。這些殊勝的歷史進程,呈現出台北極為關鍵與殊勝之處的屬性及其特有的人文價值。
值得深入紀錄以彰顯其在華族中極為珍貴的特殊的、知識分子與多元價值並列對話共存的社會結構。
是因此有台北人雙週刊的發行與實踐。
桌長簡介:孫中曾
淡江土木學系、清華歷史研究所、文化哲學博士與中興大學生物學科學技術研究院博士論位論文撰寫中。喜歡論證事物,學習新知,並以知識分子自志。成為一種志業。
服膺一種信念:人生就是生活,有趣生活是必然,理性生活一樣是人生最大的趣味。
議題二:布拉格 + 布達佩斯 慢遊分享
議題簡介:
——23天,關於風景、錯過與剛剛好的節奏——
這趟旅程,不是爆量打卡的觀光團,
而是一場關於「如何舒服的玩、累得剛剛好」的旅程。
九月,
我在捷克的布拉格待了 7 天 7 夜,
在匈牙利的布達佩斯也待了 7 天 7 夜。
從早晨咖啡館的味道,到夜裡多瑙河邊的風,
從怎麼走、怎麼吃,到「人多時,行程該怎麼微調」。
途中還串了奧地利與斯洛伐克的小段落——
那些交通轉乘的取捨、臨時變動的意外、
還有衣服到底該怎麼帶、怎麼穿,
行李打包帶哪些、捨去那些,
讓23天的旅行不只是地圖上的移動,
更是一場關於節奏與平衡的生活。
這場分享不教你怎麼拍出明信片,
而是一起拆解:
📍 怎麼安排一趟布拉格&布達佩斯「不趕路」的行程
📍 多人同行時該注意什麼
📍 哪些細節,會在回國後還記得
📍 以及那些不在計畫裡、卻最動人的瞬間
如果你喜歡把旅行過得真實一點、自在一點、
不只是「去哪裡」,而是「怎麼去、怎麼感受」、
喜歡從別人的故事找到自己的節奏
那這一場,會很適合你。🌍
——有些風景,不趕路才遇得見——
桌長簡介:明明
咖啡閒談團隊成員之一,第一大功能是鬧鐘。
自助旅行的技能等級越練越高:
2024年五月,去了德國+奧地利,共20天,16人
2025年九月,去了捷克+匈牙利+一點點奧地利和斯洛伐克,共23天,12人
2026年,許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