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座內容
那些「壞掉的大人」,都是曾經受傷的孩子。
一開始,我從沒想過開始學習是為了自己。最初的動機只是想學習親子教養。還記得第一本深深打動我的書,是陳志恆老師的《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書裡面那一句:「每個壞掉的大人,都曾經是受傷的孩子。」深深刻在我心裡。
生活之中,我們常常還沒來得及療癒自己身上的傷,就被時間推著往前走——投入新的關係、扮演新的角色。於是,那個還沒來得及治癒的受傷孩子,不知不覺就成了大人。
過去,總是被催促著長大、被期待著要懂事。那時的我也許為此感到一點成就感;比同年齡的人更成熟、更能幫上忙。久了,這種「比較後的標準」變成了習慣——它帶給我安全感,卻也在不自覺之中,成了累加在肩上的枷鎖。我開始用那把「要求自己」的尺丈量自己、他人甚至是世界,別人眼中的「很好」,在我心裡卻只是「還好」,停不下腳步的我並不快樂,反而陷入了無止盡堆疊的不安和深深的焦慮。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也是影子
有了孩子之後,害怕這樣的焦慮會延續下去。我不想讓孩子複製我的不安,希望他/她能擁有每個年紀該有的快樂與自由。透過接觸薩提爾之後,我慢慢理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而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投射出自我內心的冰山。
孩子天真直心地模仿、學習我們的一言一行,也最真實地映照出我們的焦慮、煩惱與潛意識。每當被孩子的話語戳中,總會為那一句句的復刻感到驚恐,那種真實的反射總讓我心頭一陣抽痛——原來,我以為隱藏的焦慮,其實都還在那裡,原來,我以為已然放下的受傷,其實都還躲在身體的每個位置,我看到小時候的自己還是很難過的站在河邊,用力抹掉臉頰上的眼淚,倔強的不願轉頭被看見。
「回到自己」,是我這段學習旅程中很重要的一句話。透過老師、夥伴、身邊發生的一切,不斷被提醒著:改變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照顧自己。一切唯心造,世界的模樣取決於我們的眼光,世界——來自於內心的映照。信念、視野和價值觀影響著我們如何感受這個世界!當我願意承認我受傷了,理解傷口不會一下子馬上就好起來,接納自己正在慢慢改變著,那一個願意的出現轉向內心、願意真實地看見自己,連結身體連結每一個呼吸,擁抱那個曾經受傷的孩子,光,也就慢慢照進來了。
光的方向
有人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如果有什麼煩惱解不開,就去問孩子吧!」乍聽起來像是個玩笑。畢竟孩子的答案天真直接,並不符合現實的考量。可是當我願意嘗試著放慢我的反應,願意放下過去學到的經驗,靜下心來、用心聆聽,我發現孩子給的回應,往往比想像中更真誠、更單純,也更有智慧。
孩子那份純真、直心的回答,往往比我們想得還要更真實、還要有力量,那些讓我們裹足不前的「不可以」、「不可能」,其實多半是自己設下的框架。制約自己的往往不是現實而是我們的心,而孩子,總是用最自然的方式提醒我們——世界,其實沒有那麼多限制。答案,其實並不只有一個
在「原生三角雕塑」的課程中,我看見三角的頂端是「孩子」。孩子象徵著未來,也象徵著引領父母前行的方向。有人或許會問:「孩子還這麼小,怎麼可能帶著一個家往前走呢?」是的,孩子對世界的確懵懵懂懂。但也正因如此,孩子更擁有探索未知的勇氣,有著那份正確而純粹追求「真」的堅定。
而身為父母的我們,能做的不是替他們開路,而是陪他們一起走。在陪伴的過程中,我們學著理解彼此的界線,同理孩子之外,更是同理自己在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成長步調和限制,接納完整歷程而非追求完美。
是家,不是枷
「回到自己」和「你想要的是什麼?」是我在學習路上最重要的兩句話。它們像錨,讓我在迷茫時能重新穩住自己。當我問:「我想要什麼?」答案很清楚——
我希望孩子能擁有屬於他每個年紀的快樂與自由。但如果再深一層問自己:「那我呢?我允許自己快樂、自由嗎?」有時答案卻是:「還不行。」於是我學著去問——是什麼讓我覺得不行?當我都不允許自己快樂,我能真心允許孩子快樂?我想給孩子的,是一個溫暖、每天都想回的家,而不是一個帶著枷鎖的家。
「回到自己」,提醒我重新連結身體與內心,連結身體發出反應的每個部位,連結每一個感受,連結每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呼吸,問問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洪蘭教授曾說:「孩子不會長成你想要的樣子,他們會長成你的樣子。」,養育孩子最大的功課,其實是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當我們願意誠實看見自己,善待恐懼與期待,學會尊重與理解自己,也才有空間去陪伴和成就孩子的獨立與自由。
幸福,就像貓的尾巴。當你決定往前走,它會輕輕跟在你身後。
祝福每一位正在學習的你,也祝福自己在光裡自在幸福,
找到光、看見光、跟隨光,最終成為光。
➤講座時間
2025/11/28(五) 20:00-21:00
➤講座地點
線上免費講座
➤講師
❚ 王煜翔 (請參考下方講師介紹)
➤ 報名對象
不限
➤ 報名方式
線上報名
如有任何課程問題請聯絡長耳兔,電子郵件:service@lopwilldo.com
➤ 主辦單位:長耳兔心靈維度
備註:
▴ 活動於當天講座前10分鐘,開放線上會議室,並點擊電子票券連結加入。
▴ 若報名後不克參加,請逕行退票由他人獲得購票機會,請勿持票後不出席,謝謝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