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蹦藝術》攜手鳴石樂集,精心開設古典音樂欣賞課程,推出三大主題、共十五堂深入探索的音樂之旅。課程聚焦於音樂史上舉足輕重的作曲家,從其生平故事、創作背景、代表作品,到樂譜技法解析與演奏版本比較,全面引導學員進入音樂的核心與靈魂。
由資深音樂講者林仁斌老師主講,帶領大家從作曲家的人生切入,深入了解其作品背後的創作動機與時代背景,並透過細緻的樂譜剖析與版本比較,體會不同詮釋所展現的情感與風格。課程不僅提升聆聽力與音樂素養,更讓你在每一次聆賞中,感受到音樂世界的豐富層次與無窮魅力。
線上直播好處多
線上直播模式|在家輕鬆學,省時又高效。
專注學習體驗|畫面清晰、連線穩定,更好吸收知識。
30天無限回放|重複觀看,靈活練習,加深理解。
課後互動不斷|加入LINE群組,學習更深入。
音樂欣賞課程特色
聽覺體驗的學習|精選曲目引導感受音樂魅力,專為成人設計,輕鬆無壓力。
多元課程延伸|結合LINE群組交流,課後資訊分享,豐富你的音樂視野。
網頁版講義活用|影音整合隨時複習,打造自主、彈性的學習節奏。
系列一《未竟之問》伯恩斯坦哈佛六講|音樂講座創始者的思想遺產
8/21, 8/28, 9/4, 9/11, 9/18
系列二《蹦藝術在波蘭》2025蕭邦鋼琴大賽實況報導特輯講座系列
9/25, 10/2, 10/9, 10/16, 10/23
系列三《探索.北歐》西貝流士交響曲集(下)
10/30, 11/13, 11/20, 11/27, 12/4
系列一《未竟之問》
伯恩斯坦哈佛六講|音樂講座創始者的思想遺產
五場導讀 × 六場名講 × 一段對音樂與知識的終極提問
本系列建議購買書籍:《未解的問題:伯恩斯坦哈佛六講》

如果說二十世紀最具啟發性的音樂教育者非伯恩斯坦莫屬,這句話毫不誇張。他不僅是舉世公認的指揮家與作曲家,更以無與倫比的熱情與才智,創造出「為年輕人講古典音樂」的跨媒體先鋒模式。1973年,他應邀至哈佛講授六場跨學科專題,結合音樂、語言學、哲學與結構美學,提出那個迄今仍未被完全回答的問題──音樂究竟是什麼?
本系列講座由蹦藝術林仁斌老師策劃,依據伯恩斯坦哈佛六講之內容,設計五堂導讀講座,依序帶領觀眾進入音樂語言的本質探索。從音韻學與句法學出發,進而探討音樂的語意、歧義、斷裂與重建,最後在史特拉汶斯基的《春之祭》中展望未來的聲音可能性。
每一場講座皆以具體音樂作品為例,穿插影片片段與演奏片語,深入淺出地拆解伯恩斯坦觀點的深度與延展力。這不只是音樂講座的導聆,更是一場關於知識、感受與創造之間動態關係的深度思考旅程。
讓我們從伯恩斯坦的語言起步,重新學會傾聽、思辨,並對音樂提出我們自己的「未竟之問」。
2025/8/21|講座一
《音樂的母語:從音韻到語法的起點》
音符是語言嗎?伯恩斯坦從聲音出發探索音樂的普世文法
本場講座從伯恩斯坦的第一與第二講出發,帶您理解音樂如何像語言一樣具備音韻與句法結構。從柯普蘭到莫札特,他解析旋律、節奏與和聲如何成為「語音學的音符」與「語法的動機」,揭示人類對聲音秩序的直覺反應。林仁斌老師將以音樂家的視角導聆例曲,帶出音樂與語言之間神祕的認知邏輯與對稱美學。
2025/8/28|講座二
《音樂的語意學:當旋律開始說話》
從情感到圖像,音樂如何承載意義?
伯恩斯坦在第三講中,提出「音樂能表達什麼?」的核心問題。他認為每個音符背後都可能有意圖與故事,情感的線索藏在聲響的關係中。本場講座將以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為例,探索標題與音響的關係、語義學的觀點如何改變我們的聆聽習慣。音樂不只是聲音,而是說話的藝術,一場無語之中的對話。
2025/9/04|講座三
《歧義的樂趣:浪漫與混沌的張力》
浪漫音樂中的自由、模糊與危險
第四講進入伯恩斯坦最富激情的論述:他談到浪漫主義如何在情感與形式之間解放音樂,卻也製造理解的歧義與陷阱。透過蕭邦、舒曼、白遼士的作品,我們將聽見音樂中如何隱含意念、如何利用曖昧的和聲與自由節奏打開詮釋空間。本講座將深入剖析浪漫風格的模糊語彙,是樂趣?或危險?請親耳判斷。
2025/9/11|講座四
《未竟的問號:二十世紀音樂的語言危機》
調性崩解之後,音樂是否仍能言說?
進入第五講,伯恩斯坦透過艾伍士的《未竟之問》,直面現代音樂最核心的焦慮:當傳統語言崩潰,音樂如何存在?本場講座將探討無調性、序列音樂與結構極限的崛起,並以二十世紀音樂巨變為背景,重新檢視作曲家如何應對語法的終結。從史坦納到荀白克,這是一場語言之死與再生的哲學之旅。
2025/9/18|講座五
《大地之詩:從史特拉汶斯基到音樂的未來》
重建語言中心後的音樂新宇宙
在最終一講,伯恩斯坦回望史特拉汶斯基的創作,肯定其重新建立語法中心、為音樂開啟新生的貢獻。本場講座將細讀《春之祭》、《普欽內拉》等作品中所展現的節奏創新與調性重構,並延伸思考音樂如何面對歷史、吸納多元風格。這是一場穿越衝突與廢墟的再建工程,也是伯恩斯坦對未來音樂世界的希望之詩。
系列二《蹦藝術在波蘭》
2025蕭邦鋼琴大賽實況報導特輯講座系列
華沙現場連線 × 四輪比賽全解析 × 全曲目深度導聆 × 全球樂壇焦點剖析
五年一度的蕭邦鋼琴大賽,是世界最具聲望與歷史的鋼琴競賽之一,不僅代表技巧的極致考驗,更是音樂詮釋與美學思辨的最高殿堂。2025年第19屆大賽將於波蘭華沙隆重登場,來自全球的天才鋼琴家齊聚一堂,在四輪嚴格賽制下爭奪冠軍桂冠。
本系列講座由蹦藝術林仁斌老師親赴華沙駐地策劃,以音樂家、評論者與學者的三重視角,結合現場觀察、曲目解析與選手演奏評論,為樂迷與音樂專業人士帶來第一手的深度報導。從賽事規則解析到每輪曲目的實況導聆,從選手風格比較到評審傾向觀察,本系列講座將帶領觀眾全方位進入蕭邦世界的細膩紋理與當代詮釋語彙。
每一場講座皆圍繞比賽實況設計主題,從練習曲與夜曲的首輪較量,到馬厝卡與波蘭舞曲的民族精神展現,再到奏鳴曲與幻想曲的詮釋深度挑戰,最終進入決賽的協奏曲交鋒與冠軍誕生,每一步都扣人心弦,音樂與評斷背後的邏輯精準剖析。
這不只是比賽現場轉播的延伸,更是一場關於蕭邦詮釋藝術的音樂講座饗宴:深入曲目本質、理解評審思維、感受當代鋼琴詮釋風貌,更是樂迷們絕對不可錯過的頂級系列講座。
2025/9/25|講座一
《蕭邦降臨:從波蘭心臟出發,迎向全球鋼琴殿堂》
揭開第19屆蕭邦大賽序幕與參賽陣容大解析
波蘭蕭邦大賽被譽為「鋼琴家的奧運會」,每五年一屆,牽動全球鋼琴界與音樂界的脈搏。2025年第19屆大賽在華沙如火如荼展開,本場講座將從歷史沿革切入,完整解析本屆賽制規則、四輪曲目編排與評審組成,並觀察參賽者策略布局與報名影片風格。
蹦藝術林仁斌老師更將於第二堂開始親赴波蘭現場報導觀察,帶來第一手氛圍分享,讓學員們身歷其境。
2025/10/02|講座二
《火花初現:練習曲與夜曲的試煉場》
從技術到詩意:誰能打動蕭邦的靈魂?
第一輪是蕭邦大賽的技術與音樂性雙重初試,選手需從五首指定練習曲中擇一挑戰技巧巔峰,並透過夜曲、圓舞曲與幻想性樂曲展現音色、詩意與結構感。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深入分析這些作品的演奏難點與美學核心,並比較首輪選手的風格迥異表現。從指尖的敏捷到心靈的共鳴,誰能跨越門檻,引起評審注目?
2025/10/09|講座三
《舞步中的民族魂:馬厝卡與圓舞曲的雙重面貌》
在輕盈與深沉之間,誰能跳出靈魂的節奏?
第二輪曲目講究藝術性與曲目組合策略,選手需演奏Op.28前奏曲組合、波蘭舞曲(Polonaise)與自選作品。這是一場節奏感、詩意與音樂敘事的混合競技。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比較四首指定波蘭舞曲之風格語彙,解析前奏曲不同段落組合的情感流動,並探討長時段演奏下的體力分配與情緒鋪陳。在民族音樂與浪漫語言中,誰能在鍵盤上舞出真正的蕭邦?
2025/10/16|講座四
《敘事者與旅人:敘事曲、船歌、幻想曲的詩性長河》
蕭邦音樂的高峰挑戰:深度、結構與自由的平衡
第三輪是詮釋深度的全面考驗:奏鳴曲與馬厝卡佔據核心舞台,考驗選手的邏輯結構、民族感與內在敘事。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對比Op.35與Op.58的結構張力與情感涵量,細究馬厝卡組曲中的節奏轉折與詩意舞步,並觀察選手如何以補充曲目構築完整的音樂宇宙。誰能在不重複前兩輪曲目的前提下,建構出最動人的蕭邦音樂完整風貌?
2025/10/23|講座五
《共鳴的終章:協奏曲與勝利者的誕生》
從蕭邦的聲音到全場掌聲:當代詮釋的歷史性瞬間
決賽舞台將由幻想波蘭舞曲與鋼琴協奏曲壓軸登場,每位選手皆須演奏蕭邦晚期作品《幻想波蘭舞曲》Op.61,並於兩首協奏曲中擇一與樂團同台對話:這將是技巧、音樂語言與舞台魅力的最終交鋒~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深入剖析兩首協奏曲的敘事邏輯與鋼琴聲部特質,評析各決賽者的詮釋個性與台風掌握,並預測大會榮耀花落誰家。當掌聲響起,我們將共同見證新一代蕭邦詮釋者的誕生。
系列三《探索.北歐》西貝流士交響曲集(下)
從極光映照的孤獨山林,聽見北歐作曲家的靜默呼聲
如果說馬勒是將世界寫進交響曲的作曲家,那麼西貝流士則是將自然、寂靜與時間本身熔入樂音的北方詩人。
在他七首交響曲與數部交響詩中,沒有誇飾的情節,也無濃烈的自白,取而代之的是凝視風景、聆聽時間、直面存在的勇氣~這是一種寫給空氣與空白的音樂,也是北歐文明深處的迴蕩。
本系列講座聚焦西貝流士的晚期創作,由蹦藝術林仁斌老師主講,深入探討《第四至第七號交響曲》以及《小提琴協奏曲》。從自省陰鬱的《第四號交響曲》,走入民族與自然和解的《第五號》,再至如夢如幻、幾近無聲的《第六號》,進而抵達壓縮宇宙的《第七號》,最終在協奏曲中體現音樂與孤獨靈魂的交會。
每場講座皆結合樂譜結構分析、時代背景探討與詩意導聆,帶領聽眾理解西貝流士如何以簡潔的語言創造宏觀的聽覺宇宙。他拒絕喧囂,選擇內斂;他遠離浪潮,卻留下深遠回音。
在這五堂音樂旅程中,讓我們一同走進北歐的靜默深林,用耳朵與靈魂,傾聽一位作曲家對世界最後的沉思。
2025/10/30|講座一
《極光下的孤獨:第四號交響曲》
西貝流士最內省的作品,走入寂靜深處的聆聽之道
《第四號交響曲》宛如一場北方黑森林的冥想儀式,以不協和與抑制取代明朗旋律。它既非英雄、也非敘事,而是一首來自心靈暗夜的悶響。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解析其破格的調性設計、非傳統的樂章架構與不安的心理張力,並思索:當音樂不再傳達希望,它是否仍能療癒?
2025/11/13|講座二
《重生之翼:第五號交響曲》
從荒原中升起的鳴響──北歐精神的音樂象徵
第五號交響曲是西貝流士音樂風格的轉折點,也是最受喜愛的作品之一。從曠野風景的凝視,到終章「音塊」式斷奏的神秘召喚,它將民族性、自然意象與聲響實驗融為一體。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導聆動機變化與形式結構,感受他如何將「破碎」轉化為「重生」。
2025/11/20|講座三
《清澂如夢:第六號交響曲》
在簡約之中,藏著一位作曲家的最深回聲
第六號交響曲是西貝流士最神秘的篇章之一,充滿古調、格里高利聖歌與不易言說的氣氛。這不是宏偉的敘事,而是一次靈魂的靜止凝視。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以聽覺詩意的角度解析其和聲與節奏語彙,思索何以在「無為」中展現「永恆」的樂思。
2025/11/27|講座四
《交響之終章:第七號交響曲》
單樂章宇宙的創舉,壓縮時空中的真理與永恆
作為他最後完成的交響曲,第七號以單一樂章展現全宇宙的壓縮與昇華。這部作品不再講故事,而是建構聽覺建築。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深入分析動機發展、樂章結構與調性佈局,並探討它在20世紀交響史中的意義~如同沉默前最後的低語,深遠無比。
2025/12/04|講座五
《北方的凝視:小提琴協奏曲》
如冰之劍舞的協奏詩篇,孤獨與光芒的交會
西貝流士的小提琴協奏曲以其狂風暴雪般的音群與內斂深情,成為20世紀協奏曲中最具代表性之作。本場講座林仁斌老師將剖析其三樂章設計、主題與管弦樂的戲劇互動,以及為何這首作品如此深得演奏家與聽眾之心。它既冷峻,也熱烈,是孤獨者眼中的光。
講師介紹
林仁斌

知名的旅法長笛家:演奏、指揮、撰文、演講與音樂攝影之全方位音樂家;近年他創辦《蹦藝術 | BONART》網站,更是眾多單位邀約之知名音樂導聆人。透過精彩系列課程規劃與《蹦藝術 | BONART》豐富音樂影音資料庫,讓更多人能輕鬆無壓力地參與音樂欣賞這項全民運動。
簡歷
- 蹦藝術|BONART 藝術網站執行長
- NSO國家交響樂團 音樂會/Live講座特約講師
- ESO長榮交響樂團 音樂會特約導聆人
- 旅法長笛演奏名家
- 苗北講堂系列音樂講座
- 信義學堂音樂欣賞講座
- SONY數位教室音樂欣賞講座
- 華泰王子大飯店音樂欣賞講座
- 中華民國監察院音樂欣賞講座
- 節慶長笛樂團 團長&樂團指揮
- 台北市蘭雅國中管弦樂團指揮
- 各政府機關音樂比賽評審委員
音樂欣賞課程特色
- 聽覺體驗的學習|精選曲目強化音樂感受,專為大人設計,學習無壓力。
- 多面向課程設計|透過LINE群組提供音樂交流資訊,讓學習更有延伸性。
- 網頁版講義運用|音樂與影像結合,隨時在線複習,深化自學音樂方式。
音樂欣賞課,適合這樣的你
- 擁有一顆愛好音樂與藝術的心
- 想更深入且有系統地聆聽、了解音樂
- 想欣賞各種音樂與表演藝術,拓展見聞
課程費用 單系列|3,600元/人
三系列合購享優惠|9,355元/人(線上繳費)8,900元/人(銀行匯款)上課時間
|課程時間:週四下午班,14:00-16:00 (2HR)
|課程時數:每系列共5週,每週上課一次直播方式
|視訊軟體:ZOOM
※課前請務必安裝視訊軟體,軟體下載及操作方式,請參考連結說明:ZOOM下載請點我注意事項
- 系列課程開始前,您將會收到課程的會議連結和ID&密碼,若無收到主動與鳴石音樂官方LINE聯繫確認。
- 教室可於開課前10分鐘進入教室等候,並且共同維護上課品質先關閉麥克風,靜心等待上課。
- 課程準時開始,開始20分鐘後,為直播課程品質考量將不開放進場,報名前請確認時間上是否能配合上課。
- 上課前請務必先確認您使用的網路是否穩定、設備是否有充足電量,以防觀看時設備過熱,導致上課畫面斷線、黑畫面、lag。
※貼心經驗分享:直播課程不需準備高檔的電腦設備,但需要確認穩定的網路環境。建議網路使用WIFI連線會比手機網路(熱點)穩定,最佳使用環境建議為桌上型電腦或平板,學習效果更好喔!使用筆電時,請事先確認筆電為「最佳性能模式」。 - 直播課程須準備設備:可觀看的裝置(手機或電腦或平板)、可聽得到聲音的設備(耳機或喇叭)、可看清楚的視訊鏡頭。
- 每堂課將會點名,請大家務必進教室須告知全名或ID秀上全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