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活動戶外體驗藝文

2025 慢漫藝術祭 |森之原點

3,755
33
2025.11.22 (Sat) 10:00 - 12.14 (Sun) 17:30 (GMT+8)加入行事曆

導航「大地農場」,沿途必經北埔老街郵局。約10分鐘後經過南天山濟化宮,再前行5分鐘左右,即可抵達的秘境山谷(沿路有指標)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原點,是一切的起始。
一株細小的樹苗,在泥土裡悄悄萌芽,隨著風、雨與時間的滋養,終能成長為一片蒼翠的森林。 人的行為亦然,每一個起心動念,往往出自最單純的渴望與初心,卻在時間的流轉中,被層層欲望與複雜纏繞,漸漸模糊了最初的純粹。 森之原點,是一場回歸的邀請。 在藝術裡卸下繁複的框架,只留下最簡單的行為、最直接的感受。 於山林間,尋找那份被塵囂覆蓋的純粹動機,重拾與自然、與自我最真實的連結。 #落羽松 #音樂會 #手作體驗
原點,是一切的起始。
一株細小的樹苗,在泥土裡悄悄萌芽,隨著風、雨與時間的滋養,終能成長為一片蒼翠的森林。 人的行為亦然,每一個起心動念,往往出自最單純的渴望與初心,卻在時間的流轉中,被層層欲望與複雜纏繞,漸漸模糊了最初的純粹。 森之原點,是一場回歸的邀請。 在藝術裡卸下繁複的框架,只留下最簡單的行為、最直接的感受。 於山林間,尋找那份被塵囂覆蓋的純粹動機,重拾與自然、與自我最真實的連結。 #落羽松 #音樂會 #手作體驗

線下活動

報名完成後出示 ACCUPASS App 中的票券即可快速入場。

實際入場相關規定以活動主辦方為主。

如何取票?
活動簡介

慢漫藝術祭 森之原點

原點,是一切的起始。
一株細小的樹苗,在泥土裡悄悄萌芽,隨著風、雨與時間的滋養,終能成長為一片蒼翠的森林。

人的行為亦然,每一個起心動念,往往出自最單純的渴望與初心,卻在時間的流轉中,被層層欲望與複雜纏繞,漸漸模糊了最初的純粹。
 
森之原點,是一場回歸的邀請。
在藝術裡卸下繁複的框架,只留下最簡單的行為、最直接的感受。
於山林間,尋找那份被塵囂覆蓋的純粹動機,重拾與自然、與自我最真實的連結。

 

|週六:漫自在票券

ᨒ成人票券販售800元

ᨒ孩童4-18歲票券販售600元

ᨒ費用含:室內戶外展覽、入園費、保險、尋寶地圖、餐點、當日體驗活動或音樂會演出

ᨒ未滿4歲免費入園,不含體驗及供餐

|週日:慢自造票券

ᨒ票券販售800元

ᨒ陪同票券販售600元(不含課程體驗)

ᨒ費用含:室內戶外展覽、入園費、保險、尋寶地圖、餐盒、當日體驗活動擇一(陪同方案則無此項目)

ᨒ未滿4歲免費入園,不含體驗及供餐

 

|建議行程

10:00 入園

10:00-12:00 大地尋寶|園內探索

12:00-13:30 領餐

14:00- 週六漫自在 or 週日慢自造 

⛰︎ 歡迎自備其他食物來野餐,來大地農場一起慢~漫~生活ᨒ↟ 𖠰𖥧˚

⛰︎ 週末活動 團體十人以上另享優惠:詳請洽賴官方 https://lin.ee/bootnY3

 

 | 週六漫自在

11/22 大地音樂會|國家交響樂團 NSO CH String Quartet

11/29 繪至原點|繪畫工作坊 蠟筆水彩、蠟筆點畫、代針筆水彩(三擇一)

12/6 大地音樂會|無限樂團

12/13 癒入靜林|療癒工作坊 林園療癒、療癒戲劇、森林療癒(三擇一)

| 週日慢自造

11/23、11/30、12/7、12/14 

以下活動擇一參與

紙漿精靈|彩布編織|滾滾水苔球|

童趣竹玩|大地小旅行|竹杖健走|

 

 | 展覽初心

所有創作的起心動念,最初都來自一個最純粹的想法,排除複雜的結構與形式,只為回到那份創作的初心,本次藝術祭以「森之原點」為題,期盼在大地農場這片豐饒的土地上,連結藝術與自然的生命循環,也為未來的展望種下一顆新芽。

或許,在這片美景如畫的山林裡,擺放一幅畫作、一座陶塑,便是一次溫柔的對話。
藉由藝術家幸君與佩玟的創作故事,我們得以反思當代的體制與結構,也得以看見人心的靜謐,或感受大地本身的豐盈與呼吸,這些作品或許不談嚴肅的議題,卻在自然間靜靜訴說著生命的節奏。

大地農場舉辦「慢漫藝術祭」已邁入第四年,初衷始終不變,在自然的懷抱中,展現人們創作的能量與溫度,大自然教會我們包容、循環與共生,無論士、農、工、商,抑或最原初的生命形態:

人與自然,始終在和諧的韻律中共舞。

 

|室內展覽| “白”的美學

作者:施幸君

東方美學中的空白,最後竟是在義大利留學期間體悟。從 Gianfranco Baruchello 一次的展覽中,尋找到自己的形象上的共鳴感與趣味性。一開始只是單純的視覺經驗、在探索形式之後,自然的探究其中的精神意義。然而“白”的美學經驗,早已存在幾千年前的東方哲學裡,也實踐到了文化藝術以及生活之中。離開台灣後的創作,漸漸趨向東方精神,也漸漸明朗了思緒,或許在真正的東西方文化洗禮的對照下,回頭才能看清自己的母體文化。

從填補空白到擁抱白色,白的角色在自己的作品裡的進程也意味著對於自己的創作觀裡的簡化,對我來說畫面的中每個表象的線條構圖對於能量都是暗示性的心靈活動,無法用完全理性的方式去制約。在我轉進白色世界的階段,我更理解到自身心境的改變,從自己的國家的語言環境,到義大利留學後的微失語狀態,很多情緒表達轉為“簡”。“精緻而簡約的說明取代深入分析的表達模式,從語言環境的改變,進而影響了想法上的轉變。畫面的簡化和身處異國的語言上的空缺,兩者造成了相的影響。

長久以來,我認為語言(目標就是為了溝通)是一種永遠無法滿足溝通的狀態。話語會因為詞彙的不全,以及對方的個人經驗不同,進而造成其中的誤解。在不同的語言環境是明顯差異,然而對我來說,就算是在同樣語言的環境下,語言仍然無法滿足人類情感的交流。語言、文字、符號等只是媒介,離最終目標很遠的媒介。個人的情感是無法透過語言傳達的,當然也無法完全寄託於畫面,但藝術作品中的人與人的情感共鳴性,透過一種感知白的狀態來溝通對我來說是最接近的方式。紙與白色於是成了我相當感興趣的議題,也是創作中在尋找的。

 

|室外展覽| 大地的肌理

作者:許佩玟

大地農場是個生態豐富,現代人類與大自然可以舒適合一的所在。

在此駐村期間,感受大小樹與樹叢、飛鳥、山羌、鳴蟬與蛙,以及不時在草地間奔來竄去的疑似鼬獾、白鼻心、穿山甲等,非常熱鬧歡快的山林氛圍。

於是,想用陶土來認識大地、記錄當下的山林大地,便從日日流連的區域開始,觀察大地豐富的樹林樹種。

透過陶土,才得如此貼近觀察樹木,彷彿開啟新世界,才感知到樹的個性,以及「樹際關係」,發現它們之間以及與其他植物間,共生、共利,還有共死的關係。 這是我用陶土記憶自己認識樹的方式,也因此記錄了乙巳年夏日大地的肌理。

另一方面,我過去創作文化生活陶,都是具功能性的作品;經由這次的創作才發現,不做可用、有用的功能性器物,嘗到了一種更放鬆、自由、自在的感覺。

當您走進大地的展場,您看到的不只是陶的創作,更是一段與山林大地的相識與對話,以及一場與自然連結的邀請。

 

 

 | 週六漫自在|介紹

⛰︎大地音樂會|國家交響樂團 NSO CH String Quartet

⛰︎活動時間:11/22 14:00開始

⛰︎活動介紹:

曲目橫跨巴洛克、古典浪漫、電影配樂與台灣經典旋律,展現多元而精緻的音樂面貌。從 Handel、Mozart、Schubert 到 Tchaikovsky,帶來歐洲古典樂的優雅與張力;再以 《神隱少女》、〈龍貓〉 等熟悉旋律,串起溫暖動人的電影情感;最後以 〈望春風〉、〈夜來香〉 收尾,讓在地音樂以弦樂新聲綻放。

⛰︎團隊介紹:

小提琴|陳怡茹,國家交響樂團第二部小提琴首席;小提琴|洪章文,國家交響樂團第二部小提琴;中提琴家|黃瑞儀 ,現任國家交響樂團中提琴首席;大提琴|陳怡婷,現任國家交響樂團大提琴,來自國家交響樂團 NSO 的弦樂四重奏呈現古典樂多元且高水準的音樂表演。

 

⛰︎繪至原點|繪畫工作坊(三種風格擇一)

⛰︎工作坊時間:11/29 14:00開始

⛰︎活動介紹:

還記得上一次拿起畫筆是什麼時候嗎?從初心出發,回到最簡單的繪畫,不必技巧、不必壓力,只要帶著好奇心,重新感受繪畫的快樂。

工作坊邀請三位風格獨特的畫家老師,選擇喜歡的風格,跟著老師的引導,把眼中的大地化作線條與色彩。

༄ 蠟筆水彩|風格介紹:

透過盲畫認識線條之美,暖身練習數張後,在正式畫紙上使用蠟筆畫出觀察裡的線條輪廓,水彩上彩,利用蠟筆隔絕水性顏料的表現方式,輕鬆玩色彩,認識水彩的基本繪畫效果外,更開啟對顏色的感官性。

༄ 老師介紹:

施幸君|2013年威尼斯藝術學院繪畫創作系碩士畢業,旅居義大利十年,累積展演經歷以及國際駐村經驗後,2019年回到台灣在自己的土地重新找到養分,投身進入社群發展與藝術教育領域。目前為川工作室(Atelier H|L) 負責人。

༄ 蠟筆點畫|風格介紹:

透過粉蠟筆溫暖的色彩與柔軟的質地,帶領大家以點畫的獨特方式,重新凝視農場裡的動植物生命力,從最簡單的「點」開始,逐步勾勒線條之外的自由與樂趣。藉由不同大小與密度的點,堆疊出細膩的層次感,讓畫面慢慢綻放色彩;在指尖的暈染與溫潤的觸感中,感受到藝術最單純的療癒力量。

༄ 老師介紹:

Jacy|致力於推廣生活藝術,堅信藝術不應只存在於殿堂,而是能走進每一個人的日常。創作上常以粉蠟筆、色鉛筆等日常可得的媒材,將內心感受具象化,並從中探索創作的樂趣。作品風格溫潤且親近生活,期望透過簡單的媒材與方式,讓更多人重新感受藝術帶來的美好與療癒。

༄ 代針筆水彩|風格介紹:

課程中將介紹隨身輕巧、方便攜帶的繪畫小工具,並透過簡易五步驟引導學員完成創作:從視角與構圖的初步說明開始,以代針筆勾勒底稿,再逐步練習明暗與陰影的處理;接著運用水筆與顏料上色,最後檢視並補強細節,讓作品更顯生動。
在循序漸進的引導中,能輕鬆跨入速寫的門檻,於淡彩的層次裡找到創作的樂趣,

༄ 老師介紹:

黃德勝|自退休後展開全新的人生篇章,非美術科班出身,未受過學院派的專業訓練,卻在退休前三年開始以速寫淡彩規劃自己的斜槓生活。透過速寫記錄日常軌跡,並以淡彩為生活添上一抹自由的色彩,在筆觸間尋回創作的樂趣與自在。

 

⛰︎大地音樂會|無限樂團

⛰︎活動時間:12/6 14:00開始

⛰︎活動介紹:

以自然的循環為引,引領觀者回到最本真的感受與動機。從〈風起之念〉的初動、〈光與露〉的感知、〈林深之心〉的沉澱,到〈森之原點〉的再生,四個篇章如四季遞變,風喚醒了生命的呼吸,光映照出靈魂的清明,林的深處回蕩著思緒的回音,而一切最終都歸於那片靜謐的原點。
在二胡、笛子、古箏與中阮的絲竹之間,聲音化作自然的語言,傳遞著人與萬物同息共脈的節奏。這場音樂旅程,不只是聆聽,更是一場回歸,回到生命最初的純粹。

⛰︎團隊介紹

阮咸|卓司雅,臺北市立國樂團附設學院國樂團中阮首席,兼任苗栗縣立國樂團、采風樂坊、紅樓樂團團員;笛簫|徐曼妮,臺北市立國樂團樂季合約演奏員,普音公司及北市國附設學院樂團笛演奏員;二胡|蔣承罡,采風樂坊團員,活躍於國內外跨界、流行與戲曲音樂演出;古箏|陳宛琳,采風樂坊與臺灣絲竹箏樂團團員,曾於國家音樂廳舉辦個人獨奏會。四位音樂家演出,以深厚傳統功底呈現國樂融合創新的絕佳風采。

一群對音樂擁有著專業,並抱持想法、以及高度要求的音樂家。
成員皆為專業演奏者,受過嚴格音樂訓練與要求,因此皆有著豐厚的音樂實力與演奏技巧及想法。
樂團定期在臺北中山堂舉行音樂會外,多次受邀參與其他類型演出,如臺北市大運、流行音樂嘉年華、臺北時裝周、臺北燈會等。

 

⛰︎癒入靜林|林園療癒、療癒戲劇、森林療癒(三擇一)

⛰︎活動時間:12/13 14:00開始

⛰︎活動介紹:

結合自然與身心放鬆的療癒體驗,透過三種形式,陪你走進一段與自己重新連結的旅程。

在園藝療癒中,我們用雙手接觸泥土與植物,放鬆身體、釋放壓力,讓心重新回到大地的節奏;在療癒戲劇裡,以感官與動作創作,透過戲劇的方式表達情感,找回純粹的感受力;在森林療癒的引導下,隨著步伐與呼吸,聆聽自然的聲音,感受綠意帶來的安定與平衡。

三種活動彼此呼應,從外在的觸覺到內在的心靈,讓身體與自然重新連結,讓心在靜謐的林間慢慢恢復力量。

༄ 林園療癒

在一片青青草原上,我們或安靜的坐臥,或脫鞋踩踏,打開心房、展開五感、伸展肢體,有時用觸覺、有時用視覺和聽覺,於是緊繃的肢體鬆解了,然後,與草原融和,遊走草原,心也奔放了!

༄ 講師介紹:

黃盛璘|曾是拚命三郎工作狂的黃盛璘老師,年近五十毅然辭職,踏上美國,意外在樸門Permaculture找到理想友善的生活方式,自稱是「歐巴桑務農」,珍惜傳統文化的養分,佐以獨特的本土經驗,在園藝治療裡融進常見且實用的保健植物,努力的將中醫養生方法與本土青草藥融合,形成獨特又實用的「農、食、醫」三位一體的園藝治療體系。

༄ 療癒戲劇

在森林裡展開一場結合「感官覺察」與「身體表演」的旅程。
透過聆聽、觸摸、呼吸與即興動作,打開五感,讓身體成為自然的一部分,以戲劇的方式表達與森林的連結,最後創作屬於自己的「原點之徑」,把那份純粹與生命的感受留在林間。

༄ 講師介紹:

Monique |花蓮在地的戲劇治療師與劇場導演。她相信每個人都能透過戲劇找到自己的故事,也能在創作與表達中獲得安定與力量。這些年,她在監獄、青少年社群、長者社區與原住民部落工作,看見戲劇帶來的療癒與改變。

༄森林療癒

大自然是我們的老師,隨著嚮導的帶領重新發現周圍環境的美好,透過專業的五感引導,將在森林的懷抱中靜下心來,感受那股來自自然的治癒力量,在這片綠意盎然的天地中,放慢步伐,感受每一個細節,靜心與自然融合,感受自己內心的聲音,在大地母親的懷抱裡,運用直覺與創意進行探索,發現內心的平和與愉悅,心靈的修行與重生,會在這得到放鬆與內心滋養,森林將帶領你重新找回那份最真實的自己。

༄ 講師介紹:

Hannah|ANFT認證自然與森林療癒嚮導,具職能治療背景,擅長結合正念練習與自然療癒,為參加者打造深刻的身心感官體驗,致力於以溫柔且深入的方式,幫助人們重新發現自然中的寧靜與內心的力量。

 

|週日慢自造|介紹 (活動六擇一)

⛰︎活動名稱:紙漿精靈

⛰︎活動介紹:

枝葉落下、纖維循環,萬物都有機會以新的形態重生,紙漿藝術(Papier-Mâché)是一種承載古老智慧的創作方式,早在古埃及與中國漢代,就有人以紙漿製作頭盔與器皿,用雙手揉捻纖維,將看似平凡的紙漿,化作獨特的小擺件、動物或抽象造型。

⛰︎活動包含:
材料、可選擇製作喜歡造型或選一只老師事先捏好的精靈做上色

⛰︎建議年齡:4歲以上

⛰︎14:00集合地點:大地農場 老羊舍教室

 

⛰︎活動名稱:彩布編織

⛰︎活動介紹:

生活素材的新創作,利用日常隨手可得的布料,剪裁、扭轉、編織,把布碎重新變成有趣又實用的小作品。在輕鬆的過程中體驗色彩搭配與手作的成就感,讓平凡的布料,在手中重新展現新的樣貌。

⛰︎活動包含:
彩布編織教學

⛰︎建議年齡:6歲以上

⛰︎14:00集合地點:大地農場新羊舍

 

⛰︎活動名稱:滾滾水苔球

⛰︎活動介紹:

跟著園丁走進幽靜的苦茶林,撥開枝葉,尋找那一株油綠而鮮嫩的小苗,帶著小苗回程時,經過蒼翠的竹林,挑選合適的竹子,鋸成自己喜歡的模樣做盆栽,透過水苔的呵護,為小茶樹苗安置在竹製的小家中。

⛰︎活動包含:
苦茶林尋苗、鋸竹子做盆器、獲得苦茶苗小盆栽(需自備玻璃瓶,玻璃瓶尺寸大小如雞精瓶,現場提供竹子製作成竹盆器

⛰︎建議年齡:4歲以上,部分有需用到刀具要家長協助

⛰︎14:00集合地點:大地農場老羊舍

 

⛰︎活動名稱:童趣竹玩

⛰︎活動介紹:

使用天然竹材,不用複雜工具,跟著老師一步步體驗竹子的韌性與節奏,專注地拉、繞、固定,紅黃交錯的色彩在陽光下閃爍,最簡單的材料,做出最有生命力的作品,一條條竹片,在手間交錯、旋轉後,慢慢變成一朵會轉的竹花。

⛰︎活動包含:
竹玩講解、竹玩實作

⛰︎建議年齡:6歲以上

⛰︎14:00集合地點:大地農場新羊舍

 

⛰︎活動名稱:大地小旅行

⛰︎活動介紹:

跟著大地農場的園丁,展開一段探索未知的旅程,這片由時間與自然共同守護四十年的森林,藏著許多未被發現的路徑與故事,我們將走進那些少有人至的林間小道,翻越草叢、輕觸桂竹、撫摸樹皮,讓雙腳記住土地的溫度,讓耳朵聽見風與蟲鳴交織的樂章。

⛰︎活動包含:
不一樣的路徑導覽

⛰︎建議年齡:6歲以上

⛰︎14:00集合地點:大地農場玻璃屋

 

⛰︎活動名稱:竹杖健走

⛰︎活動介紹:

在森林步道間,展開一段北歐式健走體驗,以四點著地的步伐,讓每一步都更有力量、更穩定,也更貼近土地的溫度。北歐式健走是一種全身參與的律動,讓手臂、核心與內在一起醒來,隨著步伐前進,姿勢被重新調整,緊繃被慢慢舒展,在每一次呼吸之間,感受森林的氣息,也讓身體重新找回平衡與安靜。

⛰︎活動包含:
專屬竹杖、森林探索

⛰︎建議年齡:6歲以上

⛰︎14:00集合地點:大地農場玻璃屋

 

⛰︎大地尋寶|藝術祭篇

⛰︎活動介紹:大地農場碩大的環境裡內有許多植物、鳥禽、昆蟲、動物,藏身在不起眼的角落,用眼仔細觀察,會發現四處是驚奇;園丁經年累月的漫步在其中,獨特的視角交織成畫,用心感受發掘,能體會遍地是讚嘆;藝術家運用巧手創作展品,佈置在室內及戶外,放慢速度體驗共鳴,或許能有新的生活詮釋。
 
⛰︎尋寶題目包含:植物、鳥禽、昆蟲、動物、藝術展品及園丁視角,找到並拍照即可換取小禮物。

 

⛰︎中午餐盒

中午12:00至指定地點領餐

*素食請再給園丁的話備注

 


【活動注意事項】

◉未滿4歲免費入園

◉本活動若遇到中小雨勢還是會照常舉行,若有顧慮天候因素者自行斟酌報名

◉開放入園時間:10:00

◉冬天天色暗較早,閉園時間:17:30

◉實際地點若有更動,請依現場工作人員指示

◉大地農場為無痕山林環境及無菸場域,請協助將垃圾帶下山,場域內請勿吸菸

【報名繳費後,除特殊公告課程外,恕不進行退費】敬請知悉

◉因個人變故、傷病等原因取消報名

◉遇中央氣象局公告停班停課,農場宣布活動延期或暫停,活動之報名費用依照,活動二天前告知不需扣除餐食200元,【1】扣除運費130元金額,抵換農場內產品。【2】剩餘金額可保留自活動取消當日起半年內進行抵用其他活動及入園費。


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大地園丁:https://lin.ee/bootnY3

 

avatar

大地農場

verified

2025 慢漫藝術祭 |森之原點

2025.11.22 (Sat) 10:00 - 12.14 (Sun) 17:30 (GMT+8)

活動地圖

台灣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石硬子3號

loading